西安市体育局对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第471号提案的复函

类别:B
西安市体育局
签发人:马锐
市体函〔2022〕44号

西安市体育局

对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第471号提案的复函

袁晓玲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盘活全运资产推动西安体育产业发展的建议》(第471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西安体育事业的关注,办一届精彩圆满的体育盛会,不仅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城市留下了宝贵的大型体育场馆资源。十四运会后我市对全运场馆管理运行等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研究制定相关措施,将赛后场馆利用、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赛事名城建设等工作统筹推进,有力促进全市体育事业迈上新台阶。

一、我市十四运会场馆基本情况

西安地区共新建和改造十四运比赛场馆25个,赛后保留24个(城市运动公园三人制篮球场地已拆除)。其中西安市市区两级所属比赛场馆8个,企业管理1个,省体育局管理10个,省教育厅管理5个。分别为:国际港务区3个(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体育馆、游泳跳水馆),经开区2个(城市运动公园体育馆、西安中学体育馆),长安区4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校区体育馆、西北大学长安校区体育馆、常宁新区体育训练比赛基地、西北工业大学长安校区体育馆),鄠邑区5个(西安体育学院鄠邑校区手球馆、棒球场、垒球场、橄榄球场、曲棍球场),高新区3个(省奥体中心体育馆、省丈八体育训练中心现代五项场地、西安秦岭国际高尔夫球场),临潼区1个(西安工程大学临潼校区体育馆),阎良区2个(阎良石川河户外极限运动中心攀岩、滑板比赛场地),碑林区2个(省体育场、省体育场副场),西咸新区2个(秦汉新城马术场地、小轮车场地)。

二、具体答复

(一)关于将部分场馆面向大众开放

十四运会结束后,如何保持场馆不被闲置,热度不减,有效运营,这就需要提前筹划,借鉴前期我局对北京、深圳、南京等发达城市的调研经验,结合我市体育工作实际,我局于全运会后对我市十四运会场馆进行实地调研,并组织召开了专家座谈会,经过多次论证修改,起草完成了《西安市十四运会场馆赛后运营管理指导意见》,并根据市级相关部门和各区县、开发区意见建议进行了修改完善。2022年5月5日陕西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印发十四运会场馆赛后利用指导意见的通知》,根据文件精神,我局对前期起草的指导意见又进行了补充完善。目前上报市政府。西安市市区两级所属8个比赛场馆中,西安奥体中心“一场两馆”采用委托专业运营公司的运营管理模式,从赛演活动、商业产业、大众健身三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全力打造“体育+娱乐+科技+成长”多元互动体育空间。前期举办了2022PEL和平精英职业联赛春季总决赛等赛事活动。目前体育场及广场公共区域免费供市民群众参观体验,暑期期间已陆续开放游泳、羽毛球、足球、篮球等运动场地。下一步,将加快推进场馆适用性改造,争取大型赛事项目,推动国家综合体育训练基地和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拟举办西安市第十七届运动会游泳、田径比赛等赛事活动和演唱会等文化活动。西安城市运动公园体育馆持续按照第三方运营管理模式进行开放,在低收费的同时,落实场馆每周“免费开放日”活动,进一步提升场馆公益服务水平,让市民切实感受到全运惠民的成果。前期举办了“李宁杯”青少年足球赛、“五一体育节”活动、“NYBO”篮球赛(西安赛区)、西安市书画展和陕西省小学生篮球赛等活动。下一步,拟举办西安市第十七届运动会跆拳道比赛、西安“一带一路”跆拳道比赛、梦幻西游电竞比赛等赛事。西安·阎良石川河极限运动中心(十四运会攀岩、滑板比赛场地)采用阎良区文体局和阎良区城投集团合作运营的模式,将石川河极限运动中心打造成为专业的训练基地。前期举办了全国速度轮滑锦标赛、2021西安滑板俱乐部邀请赛等赛事,并在节假日期间供市民群众免费参观。下一步,场馆将承接专业团队集训,承办高规格体育赛事活动,开展体育培训服和旅游体验项目,不断拓展场馆的开发利用潜能。拟举办西安市十七运轮滑速度赛(青少年组)、陕西省青少年轮滑总决赛和2022年石川河大学生滑板邀请赛。西咸新区马术、小轮车赛场及配套设施采用与专业团队合作的运营管理模式,大力拓展体育健康、赛事活动、专业培训、文化休闲等业态,努力打造成为国家级体育文化集合地。前期举办了2022秦汉帐篷音乐节暨世界名马嘉年华活动、“乐在秦汉 粽望所骑”主题活动。下一步,将推动马术、小轮车场地创建国家训练基地,引入各类马术、小轮车专业赛事,打造马术特色文化演出、小轮车运动公园等,加快文化、体育、旅游深度融合。

省体育局管理的10个场馆中,省体育场、省体育场副场已经对外开放。陕西奥体中心体育馆将采取委托第三方运营的方式向社会开放,其余场馆未开放。省教育厅管理5个场馆均未对社会开放。

(二)关于积极举办高水平大型赛事

全面落实体育强国、健康中国重大战略部署,以建设赛事名城为目标,以办精品赛事为抓手,不断夯实赛事经济基础,积极申办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体育品牌赛事活动,打造世界赛事名城。

一是丰富体育赛事供给。打造高水平专业赛事,办好2022年全国田径冠军赛、世界游泳锦标赛暨亚运会跳水项目选拔赛、全国羽毛球锦标赛,申办“三大球”城市联赛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赛事。培育本土精品赛事,做精做优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赛、西安马拉松赛和“一带一路”精品赛事。加强与区域和全国各类体育组织的联系,积极培育符合西安城市定位的自主高端品牌赛事体系。

二是优化体育赛事布局。推动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紧密结合,重点推进足球青训中心建设,力争进入全国足球重点城市序列。支持各区县、开发区发挥自身优势,持续打造“一区县一品牌、一区县一特色”的赛事增长极。依托西安奥体中心等十四运会场馆打造体育赛事核心区,加快形成赛事集聚效应。建立分学段、跨区域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整合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组织开展校内、校际、跨区域及全国性比赛,办好西安市首届大学生足球邀请赛。

三是强化赛事组织服务体系。制定出台《西安市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大力推进体育赛事“放要放得开,管要管得住”。鼓励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打造“一会一品”赛事。重点支持“专、精、特、新”中小微赛事企业发展。建立体育赛事综合服务机制和影响力评估体系,制定体育赛事服务标准,全面提升赛事服务水平。

(三)关于提升专业化运作水平

为推动西安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体育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结合新时代西安体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我市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体育发展的政策文件。研究制定了《西安市“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对未来五年我市体育事业改革发展进行了总体部署,尤其是在体育产业方面,提出要积极推进“体育+”工程,优化体育产业空间布局,培育新型体育消费市场,创新体育贸易模式的工作目标。

1.“四个打造”。一是着力打造奥体片区国家高水平综合训练基地。高起点规划西安奥体中心周边体育训练设施布局,充分利用灞河水域、西安奥体中心东轴线,科学布建集水上运动、冰雪运动、休闲运动等多元化的中小型体育场馆设施,吸引国家高水平运动队进驻训练,努力将奥体片区打造成为国家高水平综合训练基地。二是着力打造西安体育产业发展的“功能承载区”。支持国际港务区、浐灞生态区、曲江新区、沣东新城等开发区,利用专业场馆资源优势建设体育产业功能承载区,进一步完善发展定位和功能布局,加快推进“产城一体化”发展。通过利用和改造既有场馆设施,采取场馆租赁、产品制造、体育培训、健身服务、商业销售、休闲购物、观光旅游、广告经营、品牌输出等多种经营方式,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发挥场馆综合效应。三是着力打造体育+文旅融合发展的“新高地”。借助奥体片区体育场馆群优势,积极探索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康养产业、信息产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注重对场馆无形资产的开发利用,不断增强大型体育场馆群的复合经营效益。四是着力打造西安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引擎”。统筹各方资源力量,形成以港务、浐灞为体育产业集聚中心,不断向各区县(开发区)延伸的全市体育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带动全市体育产业持续发展。

2.“三个融合”。一是深化体教融合。以青少年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等为抓手,带动校园体育发展。鼓励体育社会组织、体育教练员和体育俱乐部进校园开展体育服务。联合教育局推出“活力大课间”主题体育活动,培养体育兴趣。二是加强体文旅融合。支持以各精品赛事、体育场馆等为平台,研发西安体育文创产品,放大十四运效应。支持浐灞生态区、长安区开辟体育研学、体育夏令营等中小学生体育旅游线路;将渭河西安段沿岸全民健身长廊、灞河右岸滨水景观带等“三河一山”重点项目打造为体育休闲消费新场景。以翠华山登山节、冰雪运动等为抓手,打造翠华山体育旅游精品景区。以“城市立方体育文化综合体”为典型,着力打造“幸福林带”体育服务综合体。推进建设集运动健身、体验旅游、田园康养于一体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促进体育赋能乡村振兴。开展 “西安市体育消费博览会”等体育文化会展活动。三是完善体医融合模式以体育干预带动健康消费发展。持续开展运动医师开具运动处方试点工作培训班,支持各区县(开发区)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具备助理医生资格以上的医务工作者进行运动处方师培训。支持运动康复医院建设,鼓励大型综合医院增设运动康复科室。完善国民体质监测体系,引导体检机构和国民体质监测机构融合发展,打造国民体质监测与科学健身指导中心。

(四)关于积极打造“一带一路”赛事中心

随着西安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及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活动经验的积累,继续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发展格局,加强与国际、区域和全国各类体育组织联系,充分发挥西安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作用,申办及引进足球、篮球、跳水、电竞、攀岩等符合西安城市特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世界顶级品牌赛事。构建以“赛”育“市”,以“市”促“赛”的发展机制,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围绕加强赛事体系建设,推进大型体育场馆和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运营,优化体育产业布局,推进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四方面,重点开展以下工作内容。

1.科学编制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研究编制《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西安市体育旅游发展规划》、《西安市冰雪运动产业发展规划》、《西安市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西安市水上运动产业发展规划》、《西安市推进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西安市建设世界赛事名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实施意见》等规划政策,科学谋划体育产业布局,以建设世界赛事名城为抓手,全面推进体育产业带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2.赛事名城建设初见成效。我市以打造赛事名城为目标,积极引进和承办国际、国家级高水平体育赛事,精心培育打造自主IP赛事品牌,除每年定期举办西安马拉松赛(金牌赛事)、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赛、西安国际女子半程马拉松赛、世界名校大学生国际赛艇大赛等精品赛事外,还先后举办了多届中国跆拳道公开赛等“一带一路”系列精品赛事。积极探索体育旅游新模式,策划推出9条夜跑线路,通过跑步,展示特色西安文化风光。积极促进体育与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多领域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全市体育消费水平,有力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3.积极培育体育产业市场。积极培育体育产业示范项目、单位,体育综合体等,每年向国家体育总局及省体育局推荐优秀项目。目前,城市立方体育文化综合体已入选作为全国体育服务综合体典型案例,威赢体育文化有限公司入围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西安马拉松入围体育产业示范项目,西安马拉松线路入围全国十佳体育精品旅游线路。阎良区极限运动之旅入选2021年“十一黄金周”精品体育旅游线路,通过积极培育体育产业市场主体,不断提高我市体育产业品牌,丰富我市体育产业市场。

4.全面推动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为促进我市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及省体育局相关要求,经过申报争取,我市于2020年8月成功入选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为后续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推动我市体育消费规模持续增长、消费结构不断升级起到重要作用。随后我局研究制定并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了《西安市推进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

5.助推形成独具特色的赛事产业链。延长赛事产业链、文化链、宣传链,完善赛事供应链,放大赛事的综合效益。支持国际、国内知名体育组织或赛事公司落户西安,培育本土专业赛事公司,打造专业化、市场化体育赛事运营管理团队。鼓励各类体育中介和咨询机构,向体育赛事提供经济信息、市场预测、风险评估等配套服务。加强赛前、赛中、赛后监管,规范赛事运行,提升承办大赛的竞争力。

西安市体育局

2022年7月28日

(联系人:王枫  电话:029-86787898)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市政府办公厅(建议提案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