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体育局对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第277号提案的复函

类别:B
西安市体育局
签发人:马锐
市体函〔2021〕29号

西安市体育局

对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第277号提案的复函

高月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抓住承办全运会机遇,加快西安大都市建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非常感谢您对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四运会)和我市体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答复建议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介绍

十四运会将于2021年9月在陕西举办,西安作为主赛场承办大量赛事活动,以“办一届精彩圆满的体育盛会”为目标,按照“精彩、非凡、卓越”的赛会要求,举全市之力把十四运会办成一届组织一流的体育盛会。西安市政府制定《西安市承办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工作方案》,成立十四运西安市执行委员会及部室,将承办十四运会工作纳入全市十项重点工作,印发《西安市关于办好第十四届全运会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项目工作方案》(市办字〔2019〕193号)。我局制定《办好第十四届全运会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项目实施方案》(市体发〔2019〕137号),成立我局“办好第十四届全运会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和“重点任务工作专班”,并成立4个工作组,开展相关工作如下:

(一)场馆设施建设

2020年6月我市按时建成西北地区标准最高,功能最全、设施最先进的奥体中心一场两馆,该场馆将承担十四运会开闭幕式和跳水、田径等比赛活动。同时推进西安城市运动公园体育馆,西安秦岭国际高尔夫球场等比赛场馆改造工程,邀请国家体育总局、省体育局各项目中心专家现场解决体育工艺难题,解决场馆周边市政配套、能源接入、建审手续等困难,确保了西安赛区25个比赛场馆全部按期完成建设任务。顺利推进西安市体育训练中心项目建设,目前训练中心综合馆、田径馆、游泳馆、射击馆等4个单体和3栋高层将全部实现主体结构封顶。伞塔路综合健身中心收尾工程,已经全面竣工并投入试运行。

(二)举办赛事活动

我市以打造赛事名城为目标,积极引进和承办国际、国家级高水平体育赛事,精心培育打造自主IP赛事品牌,除每年定期举办西安马拉松赛(金牌赛事)、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赛、西安国际女子半程马拉松赛等精品赛事外,还先后举办了多届中国跆拳道公开赛等“一带一路”系列精品赛事。积极争取亚足联和国家体育总局的支持,成功取得了2023年足球亚洲杯比赛城市的承办权。2020年受疫情影响,共举办40余场精品赛事,同步安排西安传统民俗、现代文体、地方美食、都市科技等配套展示项目,实现了赛事规模、赛事品质和赛事宣传的历史性突破,有效带动了体育消费。其中西安马拉松赛线路被评为2020年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线路,西安城市立方文化体育综合体成功入选国家体育服务综合体典型案例。

(三)健康西安建设

以打造“15分钟健身圈”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高标准建成渭河全民健身长廊临潼段全民健身园区,2020年全年共实施社区全民健身路径26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24个、多功能运动场12个、室内健身房5个,新建社会足球场地98块。推进灞河右岸公园全民健身园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全民健身园区、幸福林带全民健身园区等3个十四运“双先”观摩点选址规划和建设工作。深入推动群众体育“五进”活动,圆满完成了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我市3000人次的取样工作。持续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2020年共举办培训班22期,新增社会体育指导员1888名。以“我要上全运”为主题,实施西安市首届全民健身大会、舞动长安2020年西安市全民健身技能大赛等40余项精品赛事活动,2020年累计举办各类群众性体育比赛和健身活动600项(次),参与人数累计超过400万人(次)。

(四)体育产业发展

出台了《西安市建设国际赛事名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实施意见》,提出我市体育产业发展8项重点任务,到2035年将我市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世界赛事名城。制定了《西安市体育设施空间布局专项规划(2020-2035年)》,全面构建以赛事经济聚集产业要素的体育产业发展新格局。成功入选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我市相关实施方案已提交市政府审议。提出《西安市“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初稿)和《加快建设体育强市实施意见》(送审稿)。

(五)体育文化宣传

在全市体育行业广泛开展“迎全运盛会、展文明风采”主题实践活动,精心组织“我要上全运”系列活动和全运知识竞赛答题活动,积极弘扬“全民全运、同心同行”“相约西安、筑梦全运”的时代旋律。紧紧围绕“市体育局十项重点工作”和十四运会筹备工作重大节点、重要赛事活动等,深入开展新闻宣传报道,2020年在各类媒体刊发体育工作信息报道3300余次,中央和省级媒体宣传报道我市体育工作187次,谱写了体育工作追赶超越的时代篇章。组织开展《西安体育发展史》编纂工作。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一是推进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制定我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5年行动计划》,落实全民健身“四个一”工程建设,利用社区建设提升奖补资金,广泛实施全民健身基础设施更新和新建工作。鼓励合理利用闲置土地等“金边银角”,插建笼式足球场地、多功能运动场地等室外运动场地设施。结合“三河一山”绿色廊道建设,因地制宜地配建健身驿站、健身广场、健身园区等全民健身场地,推进幸福林带、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灞河右岸滨水景观带等大型综合性全民健身园区建设。同时积极打造全民健身社区示范工程,从2021年开始,每年打造示范社区不少于3个,到2025年全市示范社区总数达到20个,到2030年实现全市187个街办都至少拥有1个示范社区。

二是开展全民健身群众活动。紧紧围绕 “全民全运、同心同行”“相约西安、筑梦全运”“我要上全运”主题,广泛开展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活动。1.打造精品体育品牌赛事。坚持打造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赛、西安马拉松赛、世界女子国际象棋大师巅峰赛等精品赛事。持续推进“舞动长安”全民健身技能大赛、公开水域游泳比赛等群众品牌赛事。2.开展全市联动群众活动。围绕新春体育大拜年、8月8日全民健身日、农民丰收节、“十四运”倒计时100天等重要节点,5-7月举办“我要上全运”2021年网球、轮滑、羽毛球、乒乓球等全民健身系列赛。3.推广普及广播体操。认真落实《西安市广播体操推广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推广普及第九套广播体操,切实落实工间健身制度,使广播体操、工间操制度常态化。4.推进社区全民健身活动。以陕西省社区趣味运动会(西安站)为契机,从社区提升建设奖补资金中列支专项经费,全年每个享有奖补资金的社区,须至少开展1次社区全民健身活动,全年全市累计不少于400次。5.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围绕“阳光体育、健康成长”主题,4月举办西安市中小学生航模比赛、10月举办西安市中小学生“三跳”比赛,弘扬体育文化,树立讲规矩、守规则的体育精神。

三是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服务。1.开展“五进”活动。科学健身指导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为群众送服务、送器材、送健康。2021年市体育局将举办市级“五进”示范活动不少于15次。2.推进体医融合。推广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开展医务人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互补培训,更好地服务群众科学健身。3.做好国民体质监测。2021年我市监测总量突破6万人(次),同时要积极推广国家体育达标测试活动,在各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率先开展达标测试活动。

四是完善体育社会组织建设。1.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全年培训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1000名。同时选拔优秀指导员进行“再培训”,更好地服务群众健身。2.扶持群众身边体育组织。采取“菜单式定制”服务、“定向培训”体育骨干,“一对一”帮建等形式,加大扶持指导力度,为城市社区、公园广场培养社区健身活动站、公园健身俱乐部等基层组织,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全民健身运动。

(二)持续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打造精品体育赛事。全力打造西安马拉松赛、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赛等精品赛事,2021年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80场次以上。发挥十四运会场馆资源优势,积极引进国际国内顶级体育比赛落地西安。加快研究制定《西安市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办法》和《西安市建设世界赛事名城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承接举办高水平体育赛事,推动赛事名城建设,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二是推进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大力实施以运动休闲赛事为主体的“一区县一品牌”计划,形成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力量多元参与的体育产业发展格局。及时公布《西安市推进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不断激发体育市场活力,促进体育消费规模持续增长、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鼓励支持浐灞生态区发挥会展行业优势,筹办2021年西安体育消费博览会,扩大体育产品供给,推动体育会展和体育消费深度融合。

三是创新发展体育产业新业态。组建西安市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西安市体育产业协会,推动体育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将港务区、浐灞生态区打造为“体育+旅游+会展”增长极,将沣东新城打造成足球产业特色聚集区。建成“西安智慧体育大管家”服务平台,促进“体育+科技”发展。持续打造体育旅游精品线路、体育健身康养等产品新业态。延伸体育产业链,促进体育与文化旅游、教育、医养等产业体系创新发展。

(三)提高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运营

一是扩大体育用地供给,将《西安市体育设施空间布局专项规划(2020-2035年)》纳入全市国土空间规划,到“十四五”末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15平方米。从2021年起,每年规划建设或提升改造1-2个智慧化健身园区。每年实施1-2个社区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建设,到2025年,实现全市50%的区县(开发区)拥有社区全民健身中心示范项目。

二是体育场馆建设运营。加快实施丝路国际体育文化交流培训基地(西安市体育训练中心)等市级重点体育设施建设,积极谋划西安市水上运动训练比赛中心项目建设。积极做好西安奥体中心等十四运会场馆的赛后运营管理工作,鼓励传统大型体育场馆向体育产业、体育消费和体育健康中心转型升级。采取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有效措施,实质性推动各类院校、学校、企业体育场馆和经营性体育场馆错时低收费开放。

(四)扩大体育文化对外交流

一是推动体育文化发展。借助我市举办十四运会历史契机,充分发挥好体育在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积极作用和社会功能,树好体育典型,弘扬体育文化。注重对我市红色体育、民间体育和非遗文化的宣传推广,精心做好《西安体育发展史》的编撰工作,力争为十四运会留下宝贵的历史资料和体育文化遗产。

二是扩大体育文化交流。积极塑造全运会举办城市和赛事名城的新形象,为增强城市竞争实力。加强与国内兄弟城市、国际体育组织、世界知名体育城市和丝路沿线国家城市的体育文化交流,讲好西安体育故事,树好西安体育形象,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务实推进西安体育文化交流与发展合作。

最后,再一次感谢您对我市体育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西安市体育局

2021年5月26日

(联系人:高奇花   电话:86787991)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市政府办公厅(建议提案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