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体育局对市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第0366号建议的复函

类别:B
西安市体育局
签发人:马锐
市体函〔2021〕23号

西安市体育局

对市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第0366号建议的复函

邓景元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西安市体医融合为主的全龄康养平台的建议》收悉。接到您的建议后,我局高度重视,迅速组织相关处室人员召开专题会议,探讨解决方案。根据我市体医融合实际现状,经多方综合考虑及实际调研,现答复如下:

一、近年来我市“体医融合”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持续推进“体医融合”骨干队伍建设。从2018年开始,每年举办“培训医生开具运动处方试点工作培训班”,着力培养一批既懂疾病防治也懂科学健身和运动康复的复合型人才,在疾病预防、健康促进、康复治疗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目前我市共培养体医融合骨干人员237名。二是持续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结合群众需求,每年市、区两级组织开展科学健身指导“五进”活动不少于50次,采取多种形式为群众送器材、送指导、送体质监测、送健康。三是持续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充分发挥我市14个国民体质监测与科学指导站和17个国民体质监测点的作用,常态化开展国民体质监测,积极推广运动处方,全市年均监测人数不少于5万例,在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发面作用发挥明显。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推进“体医融合”服务队伍建设。一是加强与卫生健康委的沟通协作,持续开展“体医融合”培训班,不断充实骨干队伍建设;二是充分结合民政、卫健部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养老互助幸福院、养老院等服务机构的医务人员、服务人员,依托我局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体育融合开具运动处方培训等工作,为社区、农村培养一批具有体医融合、康养结合指导技能的骨干人员,为指导群众借助体育运动促进亚健康修复、慢性病康复发挥作用;三是进一步充实社会体育指导员和“西安市关爱空巢老人体育健身志愿服务先锋队”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指导服务作用,深入基层为广大居民科学健身提供多元化服务。

(二)建设“康养型”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一是积极配置具有体医融合康复性健身器材设施。在全市社区、农村、公园广场等健身场地,配置上肢牵引器、太空漫步机、腰背按摩器等康养型器材设施;二是大力推进智慧型健身场地设施。逐步将新型智慧健身器材融入社区健身场地,积极推进智慧型全民健身园区建设,每年新建和提升改造1-2个园区,通过智能语音播报、图文引导等形式,指导群众科学合理的运用器材设施开展健身活动;三是持续保障社区提升奖补专项资金。2020年到2022年每年从彩票公益金安排专项资金2500万元,为社区群众健身提供菜单式定制服务。

(三)积极推进“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的深入开展。加强与市卫健、民政等部门的协调联络,广泛开展国民体质监测、运动处方进社区、进农村、进养老院等体育康养指导服务。依托区县体育部门和各类体育协会、俱乐部,广泛开展科学健身指导“五进”活动,宣传和普及“体医融合”大康养服务模式,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

三、强化保障

一是强化制度保障。将各项工作任务和发展规划列入西安市群众体育工作要点,写入新周期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加强政策引导和制度引领,对有力推进“体医融合”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强化经费保障。将各项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列入经费预算,确保任务落到实处;三是纳入量化考评。将工作任务纳入全市群众体育工作量化考评范畴,进行综合评价。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全民健身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西安市体育局

2021年5月26日

(联系人:李茂华   电话:86787987)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联络工作委员会,市政府办公厅(建议提案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