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西安市体育工作要点

一、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

1.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精心组织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结合起来,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结合起来,同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三个年”活动结合起来,同西安八个方面重点工作和我局年度大项工作结合起来,周密安排部署,确保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落实落地。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双重组织生活、民主生活会等八项组织生活制度,加强和规范基层党组织政治生活。

2.突出抓好基层党建,扎实推进党的组织建设。抓好机关党委、机关纪委换届工作。常态化开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对标评星活动,使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95%以上,持续抓好“一支部一品牌、一单位一特色”党建品牌创建活动,严格党员教育管理,抓好基层党建督导检查,加强党务干部选拔培养,深入开展党建调研、以党建带群建工作。

3.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贯彻落实《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持续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推进正风肃纪,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磨砺“勤快严实精细廉”的工作作风。严明组织纪律,严格按程序规定开展干部推荐、考察和职级晋升工作。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高治理效能。持续完善与市纪委监委驻市文旅局纪检监察组的沟通协调机制,营造体育系统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做深、做细、做实巡察工作的“后半篇文章”,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巡察整改任务。

二、聚焦全市八个方面重点工作,全力推动各项重点工作任务高质量完成

4.推动赛事名城建设取得新突破。以办好2023年世界泳联跳水世界杯(西安)、全国羽毛球团体锦标赛、国际象棋女子大师巅峰赛等高水平赛事为牵引,推动竞赛表演业健康发展;以打造西安马拉松赛、城墙马拉松、大学生足球联赛等精品赛事为抓手,探索体育+文化展示+运动体验多元场景,逐步实现以赛名城、以赛聚城、以赛营城、以赛谋城的目标。

5.做好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建设,制定印发《西安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建设工作方案(2022—2025年)》;以青训体系、竞赛体系建设为抓手,做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赛事承办工作和组织各年龄段运动队参赛工作;做好足球发展特色区县评定工作。

6.持续打造国家级体育训练基地。加快推进西安市体育训练中心申报国家体育总局综合性训练基地工作,与中国田径协会、国家游泳运动管理中心、中国登山协会、中国足球协会、中国轮滑协会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加快国家摔跤、柔道青少年训练基地申报。全力保障各级国家队国际大赛和奥运备战,承接国家队转训任务,提高全运会赛后场馆的有效利用率,提升西安竞技体育综合实力。

7.加强安全生产排查整治和督导检查。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切实做好安全风险防范化解和重大赛事安全管理工作,针对高危险性项目组织专题培训,实施网格化管理。加强体育场所安全督导检查,加强体育彩票监督管理,做好体育企业服务工作,确保全市体育市场安全运行。

三、筑牢“健康西安”体育之基,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8.多层级开展覆盖全年龄人群的全民健身活动。坚持融合开放共享理念,健全多层级全民健身竞赛活动体系。办好社区运动会、“舞动长安”全民健身技能大赛、冰雪系列赛、渭河长廊自行车赛等市级品牌赛事;要发挥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的职能作用,围绕春节、全民健身月等节点开展全市联动的系列活动;充分调动各行业人群,举办机关运动会、工间操大赛等活动,大力普及工间健身制度;充分发挥各级体育社会组织的专业作用,推广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持续推进“一区县一体育品牌”创建活动,推进体育品牌效应向街镇、社区、行政村发展延伸,建立覆盖全市、城乡贯通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

9.多样化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按照“集中资金、重点支持”的思路,加大扶持和指导力度,积极创建我市全民健身示范区,助力乡村振兴。积极培育城市体育亮点,充分利用城市口袋公园等城市发展空间,实施3—5个全民健身园区,打造3—4个全民健身示范社区或康养融合示范社区;在全民健身基础设施项目规划布局上,紧盯乡村体育短板,加快推进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2023年在全市范围实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不少于200个,新建多功能运动场不少于10个,群众健身房不少于10个;同时,注重老年人、儿童健身需求,加强适老适儿型健身器材设施的配给。

10.多层面织密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严格落实《西安市体育协会管理暂行办法》,持续推进体育协会“4+X”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体育总会紧密联系体育社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推进体育协会、俱乐部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骨干作用,全年全市新增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1000名。着力发展体卫康养融合骨干队伍,举办西安市体医融合运动医师培训班,全年培养体医融合指导骨干人员不少于100名。

11.多渠道推进科学健身指导服务走深走实。全年举办市级“五进”示范活动不少于15次,各区县、开发区示范活动不少于3次。常态化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服务,确保全年监测总量不少于5万人次,监测合格率不低于92%。积极开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试示范活动。全年举办市级达标测试赛不少于5场,抽样测试人数不少于1000名。积极推广科学健身技能,倡导科学健身理念。

12.多举措推进全民健身服务保障精准落地。充分发挥市、区县两级全民健身联席会议机制职能优势,重视市、区县体育部门贯通联动,密切市、区县体育部门工作联系,加强对全民健身工作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部署。严格落实新建居住区和社区配建全民健身设施的要求,将体育设施用地纳入城乡建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开展争先创优活动,评选表彰一批群众喜爱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晨晚练示范站点,争创国家和陕西省全民健身示范县(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持续发展智慧体育管理服务模式,强化“西安体育大管家”服务平台建设管理,不断优化平台场地管理、设施维护、赛事保障、健身指导等方面的功能作用,稳步提升服务水平,为群众健身提供便捷精准服务。

四、狠抓竞赛训练工作,努力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

13.注重大赛练兵强兵。加强与省各项目中心沟通联系,尽快组建参赛队伍,做好参赛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各项工作。组织各直属训练单位做好省年度锦标赛、冠军赛备战参赛,力争取得优异成绩。优化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精心组织年度市级各项赛事,助力“三大球”振兴发展,打造高水平运动队伍。依托西安市体育训练中心和区县(开发区)训练场地设施,积极创建国家单项体育项目训练基地。

14.大力推进体教融合发展。加强与教育部门的沟通协作,优化人才培养和输送机制,构建体育与教育紧密衔接、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促进体育人才培养和青少年健康水平同步发展。抓好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和校级运动队建设,选派优秀教练员进入学校指导、协助体育训练工作,鼓励区县体校在教学、训练、场馆、培训等方面,加强与中小学校的深度合作,为选拔体育后备人才、提升体校教学质量和中小学校体育训练水平搭建桥梁。改革市奥体学校办学模式,加强市体育运动学校建设,畅通体育人才培养和成长渠道。

15.加强体育人才队伍建设。修订完善《西安市运动队管理办法》,规范运动队管理,健全青训体系。以全市少儿体校、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等单位为重点,积极开展全市运动项目后备人才基地创建,拓展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选拔和输送渠道。着眼“训教医服”一体化发展,加快复合型教练团队建设,构建体能训练、运动恢复、伤病医疗、文化教育、心理辅导共同协作的团队工作模式。修订《西安市教练员管理办法》,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组织教练员参加各级各类交流培训,建立教练员队伍“能上能下”用人机制,不断提升教练员业务能力。

16.规范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严格按照国家、陕西省体育赛事管理办法,制定《西安市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实施细则》,抓好体育赛事活动管理,确保赛事活动规范、安全。扎实做好反兴奋剂宣传、教育、检查和监督工作,严防兴奋剂违规问题发生。

五、注重加强顶层设计,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17.加快体育场馆设施布局建设。科学确定体育设施的用地规模和功能类型,构建四级体育设施功能体系,落实中心城区和外围区县人均体育用地规划指标和省市级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到2035年全市人均体育用地达到0.7平方米。建成西安市体育训练中心,积极推动西安市水上运动中心建设,加快推进西安国际足球中心等项目建设。

18.优化体育产业项目布局。围绕建设现代化西安都市圈,科学布局体育产业,完善西安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全力推动“体育+”发展,促进体育产业与旅游、文化、科技、健康等领域深度融合,筹备召开体育产业论坛会,推动与丝绸之路友城、兄弟城市的交流。加快推进西安体育产业集团组建和体育产业协会成立筹备工作。积极配合国家体育总局、省体育局相关工作,重点培育具有西安特色体育产业发展项目,突出示范引领作用,推荐3—5个体育旅游精品项目、体育产业示范项目、体育综合体。

19.积极创建国家体育消费示范城市。完成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评估总结,开展2022年西安市居民体育消费调查工作,发放体育惠民电子消费券。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和省体育局后续工作安排,积极创建国家体育消费示范城市。加速扩容体育网络消费、体验消费、夜间消费等新热点,丰富体育消费供给,激发全社会体育消费潜力。及时更新全市体育行业数据,积极与市统计局等部门沟通协作,做好2022年体育产业统计调查工作。

20.推动户外休闲运动产业发展。落实国家体育总局等8部委《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完善我市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我市山川河流、遗址景区、历史文化等资源优势,打造山地自行车赛、城市定向赛、路跑联赛、水上运动等户外体育休闲赛事活动。

21.加大体育场馆惠民开放力度。研究制定《2023年西安市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方案》,鼓励商业性体育综合体、体育企业、体育场馆入驻“体育大管家”平台。鼓励各类学校充分利用体育场馆与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动态更新政务服务事项要素,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全覆盖,提升“互联网+监管”建设水平。

六、讲好西安体育故事,展示新时代西安体育事业发展成就

22.推进体育文化平台建设。梳理西安体育发展历史脉络,做好西安体育文化展示中心项目筹划工作,完善项目设计方案,启动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加强体育文化研究和对外交流,宣传弘扬中华体育精神。

23.做好体育宣传报道工作。加强全年赛事和群众体育活动的宣传策划,围绕重点工作策划专版报道,畅通市、区县体育部门的宣传对接,深化与友好城市地区的体育交流合作。通过局官网、“西安体育”微信公众号、视频号、“西安体育大管家”等平台,及时、准确、全面地宣传全市体育工作的新做法、新经验,提升西安体育宣传影响力。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加强局系统网络宣传员队伍建设,健全舆情监测和处置机制。

24.扎实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策划开展具有行业特色的“西安因你而美”主题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常态化开展“暖阳在XIAN,体育在行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以“科学健身,健康西安”为主题的全民健身公益大讲堂。持续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和定点帮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