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西安市体育工作要点

2020年,全市体育系统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和全省体育局长会议精神,紧扣我市“十项重点工作”,把备战十四运作为中心工作和头等大事,统筹疫情防控和重点工作的关系,坚持任务不减、目标不变、标准不降,抓机遇,抢进度,赶工期,努力开创体育强市建设新局面,为加快我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做出新贡献。

一、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为办好十四运发挥坚强政治保证

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全市体育系统的重要政治任务。要坚定制度自信。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集中组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着重理解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不断增强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健全完善相关制度。结合国家《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和陕西省《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省的实施意见》等制度规定,抓紧我市体育强市建设重要制度规定的制定、修订和完善,推进我市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迈出新步伐。要强化制度执行。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严格按照制度履职尽责,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2.持续加强政治建设。要抓好理论武装。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重要论述作为党组中心组和各基层党组织学习的核心内容。坚持读原著、学原理,在学习中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党内法规制度,始终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要加强党组织建设。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方针,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和“七项制度”,使党组织的生活正常化、规范化、制度化,把各级党组织建成一线“战斗堡垒”。

3.大力加强体育铁军建设。要压实工作责任。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加强对“十项重点工作”、十四运会备战、重大体育赛事活动和年度目标任务的领导和督导,明确责任,把“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要求落到实处。要加强能力素质提升。通过岗位培训、换岗轮训、重点任务培养等形式,不断优化干部的知识结构,提高胜任繁复工作的本领。要鲜明用人导向。完善优化“三项机制”,严格落实“好干部”标准,把“十项重点工作”和十四运备战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主阵地”,激励干部敢于担当,苦干实干。

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党员干部自律意识。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性修养教育作为永久课题,扎实开展“以案为鉴”警示教育,打牢思想根基。强化纪律约束,持之以恒纠正“四风”。深入摸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突出问题,积极践行“一线抓落实工作法”,坚决纠治“庸懒散慢虚”等顽瘴痼疾。强化监督执纪。会同市纪委驻文旅局纪检监察组把控局系统廉政风险点,健全制度防线,强化执纪监督,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各类违纪违规问题,为全市体育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二、加强备战训练和竞赛筹备,为办好十四运提供组织和人才保障

5.全力抓好备战训练。围绕十四运会重点参赛项目和重点备战队员,集中优势资源,加强针对性训练。全面提升射击、赛艇、皮划艇、击剑、国际式摔跤、柔道等传统优势项目的竞技实力,扩大增强“夺金点”;全力保障游泳、田径两个基础大项,培育挖掘“新亮点”;全盘统筹三大球、潜优势项目以及其他新增项目,加大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和保障力度,建立形成“突破点”。加强和省直训练单位的沟通协调,做好我市重点运动员的生活训练等保障工作。以赛促训砺练人才。全年通过举办40余场国家级以上比赛,积累办赛经验,发现和培养人才。大力引进优秀体育人才,充实教练员、运动员队伍,提高综合竞争力。树立红线意识,干净参赛。把反兴奋剂当成一项政治任务常抓不懈,坚决做到“零增长”“零容忍”。

6.周密做好竞赛组织。按照省筹委会要求,在市执委会的领导下,全力做好筹备十四运工作,完成竞委会组建工作,发布各单项竞赛规程和竞赛总日程,制定发布十四运西安赛区竞赛工作方案、各项竞赛规程、竞赛总日程安排。制定颁奖流程及标准,公布比赛场馆安排,制定各类奖项评选办法。制定裁判员、竞赛工作人员、志愿者培训方案。加强场馆建设功能测试。从下半年开始,结合西安地区承办的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着眼完善指挥体制,磨合运行机制,突出电力系统、灯光音响、网络运行、消防设施等环节,全面检测场馆运行机制和能力。

7.扎实做好省十七运会备战工作。按照我局备战2022年省十七运会《实施方案》,进一步深化全市体育竞赛改革,优化西安体育竞赛项目设置和竞赛规程,扩大参赛规模和参赛范围,为全市体育人才梯队建设打好基础。发挥体育科研的先导作用,全面加强全市优秀体育人才信息库的管理工作,通过跨界选才、跨项共建等方式,全面推进全市科学化训练和管理水平。不断优化教练员队伍、优秀运动队和科研服务团队的人员结构,全面提升全市各竞技项目和尖子队员的夺金、达级实力,为全市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能与活力。加快加紧年度省青少年锦标赛、冠军赛的备战工作,提早谋划好全国三青会的备战。加强运动队的管理,协调各区县做好2020年陕西省第八届重点项目少儿运动会组队参赛工作,做好相关运动员的参赛跟踪和分析,加强实效性训练。

8.大力提升后备人才培养水平。制定完善各项竞技体育项目激励政策,转变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完善竞技人才培养、后备人才输送和竞技体育保障体系。做好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协调区县和直属训练单位做好对全市体传校、市级青少年俱乐部、区县少儿体校的管理,鼓励和扶持区县学校争创更多的国家、省级高水平综合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创建市级单项青少年训练基地,加强后备人才储备。实施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培养力度,办好市运会、市青少年体育系列赛等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为后备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推动体教融合,制定具体措施,加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运动队建设,完善训练体系,推进市、区两级体育传统项目发展。做好足球青训工作。重点抓好校园足球建设,举办好足球市级锦标赛、校园足球联赛、关中城市群足球赛、乙级俱乐部联赛等足球联赛。

三、全面推进全运惠民和全民健身,激发全民参与十四运热情

9.常态化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扎实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服务。做好第五次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和2020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实现全市13个区县国民体质监测与科学指导站全覆盖,全年全市国民体质监测总量突破50000例。广泛开展健身指导服务。丰富科学健身指导内涵,全力推进科学健身指导进机关、企业、社区、农村、学校“五进”活动,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全年举办科学健身指导市级示范活动不少于5次,不断增强全市人民群众的体育获得感和幸福感。

10.举办和引进高水平国际赛事。积极引进国内外高水平的体育赛事。加强与国际、国家级体育组织的沟通协调,深化与国内著名企业合作,吸引更多赛事落户西安。不断提升现有国际赛事。着力打造马拉松“三马”等西安IP品牌赛事。持续办好“一带一路”系列赛事、中国跆拳道公开赛等更多具有影响力的国际赛事,为广大群众亲身感受和参与身边国际赛事提供良好平台,为宣传西安、展示西安发挥体育特有的优势,助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11.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打造西安市首届全民健身大会。营造全民全运的良好氛围。开展市级联赛及联动活动,持续打造“舞动长安”全民健身技能大赛,挖掘篮球、羽毛球等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开展全市联赛。结合全民健身月(日)等重要节点,组织乡镇(街道)和社区抓好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内容,改进形式,激发基层群众的健身热情。强化示范引领,推动基层健身活动开展。做好《西安市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终期评估,及早制定下一周期实施计划,积极申报国家、省级全民健身区(县),带动全市全民健身发展。以“一区县一体育品牌”创建活动为抓手,不断提升区县品牌赛事影响力,推动街镇、社区一级全民健身向纵深发展。构建智慧体育大管家服务平台,对全市各类体育资源实施精细化分类整合及管理,为群众健身提供优质、快捷服务。

12.提升体育社会组织服务水平。贯彻《西安市体育局关于加强新时代体育社会组织建设的意见》,加强体育社会团体建设管理。按照“4+X”模式(体育总会、农民体协、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老年体协4个综合协会和多个单项协会),指导各区县(开发区)逐步健全4个综合性协会,做好市、区两级体育社团的规范化管理,发挥好体育社团的作用。加强科学健身指导队伍建设管理。全年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培训班不少于15期,培训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1000人次。

四、加快场馆建设和体育设施建设,为办好十四运奠定坚实基础

13.加快场馆建设。加快西安奥体中心“一场两馆”、阎良石川河极限运动中心区攀岩、轮滑运动场地建设及西安城市运动公园体育馆、西安秦岭国际高尔夫球场改造和信息化建设工作,确保按期完成竣工验收及对所有场馆设施的体育工艺验收审查,整体进入调试阶段。同步推进场馆周边配套和城市环境整治,协调做好十四运会场馆用电、供热、消防等安全工作。做好第十一届残运会和第八届特奥会相关工作。

14.加速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完成《西安市体育设施空间布局专项规划(2020-2035年)》编制工作。把体育设施空间专项规划纳入全市国土空间发展规划,保障我市各级体育设施用地实现政策性转化。制定《2020年西安市全民健身惠民工程实施方案》,加强督导指导,确保各项目按计划、按标准落地。加大与省体育局的联系,积极争取省级援建项目。高质量实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全年实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不少于200个,实现全市行政村、社区全民健身路径工程“高质量全覆盖”。高标准打造全民健身精品工程。整合资源,规划建设幸福林带全民健身长廊,实施西安陆港运动公园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工程。同时,新建全民健身园区1-2个、社区全民健身中心1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10个、室内健身房5个等项目。持续推进渭河西安段沿岸全民健身长廊建设。2020年实施临潼段项目建设,实现渭河沿岸周至、鄠邑、未央、灞桥、高陵、临潼6区(县)全覆盖。积极做好公共体育场馆向中小学生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达到开放率不低于30%,满足“15分钟”地域内群众健身需求。

15.加大体育训练场地改造和建设力度。持续推进局系统基本建设工作。抓紧实施西安市伞塔路综合健身中心工程建设,确保上半年竣工。持续推进西安市体育训练中心项目建设,今年开工建设,力争年底各体育场馆主体封顶,2021年十四运前建成投用。落实全市社会足球场地建设任务,10月底前完成80块新建社会足球场地设施任务。加快推进2023年足球亚洲杯场馆建设,配合沣东新城尽快确定建筑方案,6月底开工建设。

五、协调推进市场开发和体育产业,优化十四运市场发展环境

16.整合体育产业资源要素。抢抓举办十四运会历史机遇,推进十四运产业开发。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管理、提质增效的思路和原则,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组建西安市体育产业(集团)公司。坚持优先开发路子,整合十四运赛会资源、全市体育资源、市场资源,创新体育产业发展,推动体育产业与赛事、文化、旅游、商贸、会展等相关产业复合经营,逐步将西安市体育产业(集团)公司发展成为资源要素聚集、机制体制创新、适应市场规律、引领作用较强的现代化体育产业(集团)公司。

17.延展体育产业发展链条。出台《西安市打造世界赛事名城,促进体育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通过项目资助、贷款贴息、奖励补贴等激励措施,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兴办体育赛事,发展体育产业的信心和动力。以举办十四运为契机,积极开发周边体育产业,打造十四运体育文化产生集群。发展以赛事为主导的体育产业,将赛事表演、健身休闲、健康养老、健康文化旅游、体育医疗康复等深度融合,逐步建立和完善以赛事聚集产业要素的体育产业发展新格局。提高市级办赛水平和规模,带动相关产业快速融合发展,使体育产业真正成为绿色经济、朝阳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18.优化体育产业发展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放管服”措施,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不断提升体育部门对接市场主体的便携化、人性化服务水平。做好群众信访、12345市民服务热线、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等事项办理,提高群众对我市体育工作的满意度。认真落实“双随机、一抽查、一公开”制度,进一步加强对体育经营场馆的督导管理,促进依法经营、规范服务、安全生产。加强全市各类体育组织、体育企业、经营单位以及从业人员的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失信“黑名单”制度。营造公开、公正、透明的体育产业营商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体育消费利益。拓宽体育彩票销售渠道,创新方法手段,加强市场监察及风险防控,确保今年销售明显回升。

六、加强体育宣传和体育文化建设,营造办好十四运的浓厚氛围

19. 大力营造喜迎十四运良好氛围。以大力营造“迎全运”氛围为目标,唱响“我要上全运”主题。要围绕重点宣传。开办十四运宣传专题栏目,全方位、多形式宣传十四运,普及十四运知识,宣传十四运理念,让更多的市民群众了解十四运、参与十四运、宣传十四运。要深化主题宣传。把十四运元素有效融入赛事名城建设、精品赛事组织、全运惠民等重点工作宣传中,吸引更大范围人群关注十四运,认识大西安。要突出优势宣传。以举办十四运和赛事活动为载体,挖掘西安厚重历史和西安体育文化内涵,增强特色体育文化吸引力、影响力,提高西安知名度和美誉度。要创新宣传方式。进一步加强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新兴媒体的交流和合作,加强中央和陕西省媒体以及外埠媒体对十四运和西安的关注度,优化宣传效果。要加强舆论引导。要完善体育宣传新闻应急预案,积极回应媒体和公众对十四运的关注,形成正面宣传舆论态势。

20.加强体育系统精神文明建设。根据《西安市办好第十四届全运会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项目工作方案》,围绕十四运会筹备工作,抓好“十项重点工作”中“城市文明综合提升工程”,在全市体育系统机关、学校、行业、协会、服务窗口、运动员、教练员、志愿者等不同群体深入开展城市品质形象提升行动、行业文明素质提升行动、文明服务水平提升行动、管理服务效能改进行动等四大行动,开展系列活动,促进《西安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贯彻落实,努力养成体育人带头迎全运文明言行习惯,营造“精彩全运扑面而来,文明风尚无处不在”的良好氛围。

21.做好体育事业“十四五”规划编制。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找准体育工作在践行“五个扎实”、加快追赶超越中的作用和途径,科学评估“十三五”期间体育工作落实情况,分析问题症结,准确研判形势,把新时代党和国家对体育工作的新思想、新部署、新要求融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纳入我市“十四五”规划编制,绘好我市“十四五”期间体育工作发展蓝图。

西安市体育局

202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