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冬季锻炼误区之与其他季节保持一样的运动量

冬季气温降低,有些在夏季轻易能做的运动可能会面临更大的阻力和困难。就像很多游泳爱好者可以在游泳池里肆意畅游,但对尝试冬泳却很谨慎。跑步爱好者也会更注意冬季户外锻炼,因为运动风险会增加,尤其是在温度骤变的情况下,运动意外更容易发生。

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科学健身与健康促进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良表示:“冬季运动确实面临不一样的情况,比如说低温的环境、冬季的大风……这些环境因素会增加我们的运动负荷,加快热量的散发,身体的代谢也会加快。如果在冬季还是保持和其他季节同样的运动量,身体的能量消耗会比其他季节更大,相应地也会增加身体疲劳和运动风险。”

李良建议,运动量要根据自身的年龄、性别、身体条件、训练水平来决定。在室外锻炼时运动量不宜太大,在锻炼当中应该及时进行自我监测,根据观察、体验自身各器官的反应来掌握运动量水平。“在冬季进行运动时,如果与其他季节保持一样的运动量,在运动的过程中会明显感觉比以前费力,运动后的疲劳感也更强。或者在同等运动量情况下,我们发现需要的运动时间更长,这就说明运动量可能偏大了,这时候就要适时、及时调整,减少运动量,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让身体逐渐地适应环境,给身体一个缓冲的过程。尤其是在我们刚进入冬季的时候,应该从一种相对较低的运动量开始,再根据身体的适应情况逐渐增加运动量到适当水平。”

在冬天,人体因受寒冷的刺激,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肌肉、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明显降低,全身会比较“紧”,这时猛一发力,很容易造成肌肉拉伤等身体伤害。因此李良也强调:“冬季运动更应该重视准备活动与运动过后的放松,及时调整运动量,适当增加前后活动的时间,让身体各个部位都充分地活动起来,使整体体温有一定上升,安全健身。结束锻炼后也不要急于休息,可以原地蹦跳踢腿,进行全身放松,捶打大腿和小腿肚,使肌肉充分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