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登山有讲究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一些久居家中的人们开始走出家门,到户外进行健身活动。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登山因其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一路欣赏到美丽的春光,而成为不少人心之向往的运动之一。

然而,以4月为例,因登山而被困山中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4月15日,两名登山的游客因迷路,被困北京凤凰岭,后经多部门联动救援,终于在山腰处一隐蔽的峭壁上发现了被困游客。两人在被困5小时后被成功救出,所幸被困者只受到轻微伤,并无大碍。

4月16日,南京一对祖孙到幕府山爬山,她们因抄近路、走野道,结果被困在半山腰。后经警察和热心群众救助,大家合力将祖孙俩小心地转移到安全地带。

4月19日,在深圳排牙山,一名游客同样因迷路被困山中,后来在专业人员的救援下,经过8小时该名游客才成功脱困,而这也是该地区今年以来第二次进行户外救援了……

纵观这些事例,当事人之所以出现被困山中等情况,多与抄近路、走小道等有关。对此,宁夏体育科学技术中心研究员余小燕表示:“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一些人开始走出家门,到户外参与健身活动,登山作为一项非常好的有氧运动,更是吸引着人们参与其中。不过,对于大众来说,登山虽好,但是也一定要做到科学健身。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去正规开放的山地进行登山,千万不要去未经开发的山区或是走未经修筑的山路,否则极易出现危险。”

余小燕表示,进入春季,雨水、雷电、大风等天气频繁出现,因此大家在参与登山运动前,一定要了解当地的天气。当遇到这样的天气时,人们最好不要外出登山。在这样的天气情况下,参与登山活动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还容易出现运动意外。

对于患有慢性疾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余小燕介绍,这类人群参与登山时要因人而异,尤其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就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在低温、湿冷的环境中运动。她说:“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在参与过登山后,可能会诱发身体不适,严重的情况下,可导致血管痉挛,从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或心绞痛等。此外,气温的变化也会使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全身毛细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升高,加重心、脑负荷,致使脑部缺血缺氧。因此,不建议心脑血管患者参与登山活动。而像患有关节炎、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在参与登山运动前,也应咨询主治医生,根据自身状况,科学参与健身。”

除此之外,余小燕介绍,登山时还要选择一双合适的登山鞋,最重要的是鞋底花纹要深,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打滑,同时鞋帮要高一些,以便保护脚踝。登山过程中,行走的距离要掌控好,一般情况5至6公里为宜,如果是极为平坦的道路,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距离,同时要每半小时休息5至10分钟。登山时还要注意正确的走路姿势,头微微抬起,上身前倾,肩部放松,背部挺直,双臂自然摆动,保持均匀呼吸,如果遇到坡度较大的路段或者台阶路段,一定要注意脚下,以免发生不必要的扭伤。

谈及登山的好处,余小燕表示,从医学的角度来说,登山对于人的视力、心肺功能、四肢协调能力、多余脂肪消耗、延缓人体衰老等方面有直接益处。登山时,能提高呼吸肌的力量,有利于保持肺组织弹性,改善肺部通气和换气功能,增加吸氧能力,提高全身各器官的新陈代谢水平。同时,山中空气清新,植被丰富,含有较多的负氧离子,因此登山可以起到促进神经调节、振奋精神、改善睡眠、降低血压等作用。

此外,登山对肌肉骨骼也有积极的影响。经常参加登山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钙、磷等元素在骨骼内沉积增多,让骨骼的弹性、韧性增加,有利于预防骨质疏松,延缓骨骼的衰老,并能提高骨髓的造血机能。而且,通过登山可以消耗大量的热量,是较为理想的减肥运动方法,因此通过持续时间较长的登山,可以起到一定的减肥效果。

不过,余小燕也提醒大家,疫情期间,参与登山运动不要太过频繁,同时要做好防护工作,尽量避开登山的高峰时间,达到错峰健身的目的。此外,在登山时还要做到赏景不运动,运动不赏景。而且要做到量力而行,切不可盲目和他人竞争运动时间和运动量。

小贴士

登山时一定要合理安排时间,上山前要熟悉山形走势,制订严格的路线。

最好携带一副登山杖,这样不仅可以在下雨时起到防滑等效果,同时也能起到辅助爬山的作用。再有,山中蛇虫较多,携带登山杖还能起到一定的防护效果。

登山时一些必要的食品药品也应随身携带,例如巧克力、能量棒、能量胶等,此外,饮用水也需要多带一些,以防止运动中消耗过量水分,无法补充。再有,一些急救药品如创可贴等也应常备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