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参赛出彩 西安竞技体育未来可期

纵观历届全运会,东道主代表团的赛场表现是全运会精彩成功举办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9月在陕西举行的十四运会上,西安培养输送的选手顽强拼搏、奋勇争先,共获得9金8银12铜,不仅为十四运会“精彩圆满”以及陕西代表团“参赛出彩”目标贡献了力量,同时也创造了参加全运会的历史最好成绩。乘十四运会东风,西安竞技体育已经驶入了发展 “快车道”,综合实力明显提升,梯队建设日趋完善,硬件设施也大为改观,未来西安竞技体育再上台阶已经有了坚实基础。

全力保障   精心备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十四运会主会场城市,西安市除了举办多个大项的重要比赛之外,还承担着参赛任务。为了在十四运会上夺取佳绩,作为体育主管部门,西安市体育局在备战方面下足了功夫。

全运会进入“陕西时间”后,西安市体育局一直将竞技人才培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成立了备战十四运会领导小组,由局长担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十四运会备战工作。西安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按照省体育局提出的目标任务,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围绕以‘全运带青运、以青运促全运’的思想,实行‘引进来,走出去,提升强项,补齐缺项’的原则,提高备战训练实效,增强综合竞争力。”

依据省体育局的整体备战情况,结合西安市实际情况,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和做法,西安市体育局对原有训练单位进行了资源融合,以此来提高十四运会备战工作的针对性。西安市体育局共组建了田径、赛艇、射击、射箭、拳击、游泳等24个大项的参赛队伍,备战运动员达200多名。与此同时,市体育局还加强了与省体育局各项目中心的工作联动,构建了省市两级齐抓共管、共同培养的训练管理模式,增强了训练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另外,为了做好备战十四运会的后勤保障工作,西安市体育局加大投入力度为备战运动队改善训练环境和生活条件,备战领导小组相关人员多次前往省内外训练基地,及时解决备战期间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障备战训练工作顺利进行。

2019年8月于山西举行的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是对西安市备战十四运会的一次检阅。该届运动会上,西安健儿捷报频传,共夺得13枚金牌、24枚银牌和30枚铜牌,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西安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我们的选手在二青会上获得了优异的成绩,这标志着市体育局备战十四运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同时也大大增强了西安健儿在十四运会上再创佳绩的信心。”

奋勇拼搏   参赛出彩

功夫不负有心人。西安市体育局为备战十四运会下足了功夫,十四运会上收获骄人成绩便“水到渠成”。由于备战工作细致扎实,西安市培养输送了127名运动员入选十四运会陕西省代表团,入选人数远超当初“有70名西安培养输送运动员参战十四运会”的目标。

不仅参赛人数创新高,参赛成绩同样创历届之最。十四运会竞技项目比赛中,西安培养输送的选手获得9枚金牌。西安娃高群翔在滑板男子街式比赛中获得冠军,彭飞在古典式摔跤87公斤级比赛中获得金牌,此外,西安培养输送的选手还在武术、攀岩、拳击、橄榄球、高尔夫、跳水等项目中多点开花,站上最高领奖台。

与此同时,西安培养输送的选手还在射击、空手道、武术散打等项目上摘得8枚银牌,在跳水、女足、艺术体操等项目上收获12枚铜牌。此外,还获得了6个第四名、6个第五名、5个第六名、6个第七名和10个第八名,为陕西代表团此次参赛的团体总分贡献了西安力量。由西安市柔道队输送的年轻选手尽管在十四运会赛场上未能站上领奖台,但个人和团体两个第五名的成绩,也是西安柔道选手参加全运会的最好成绩。

提前谋划   未来可期

赢得当下,更要赢得未来。不待扬鞭自奋蹄,实现了“参赛出彩”的西安体育人,已经将目光投向了未来。西安市体育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西安市“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依据规划,“十四五”期间,将把转变竞技体育发展方式作为体育改革方向,牢牢把握竞技体育发展规律,推动改革创新,促进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

首先,创新竞技体育发展方式。坚持开门办竞技体育,引进各方力量参与共建,激发竞技体育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完善竞技体育横向(政府、社会、学校等)纵向(市级、区县、外部)协同联动机制;发挥项目协会发展竞技体育的职能,厚植竞技体育基础。其次,优化竞技项目发展布局。巩固提高田径、游泳两个基础项目;重点发展射击、摔跤、柔道、赛艇、皮划艇、跳水、击剑等优势项目;稳步提升武术、举重、拳击、空手道、体操、乒乓球、羽毛球、棒(垒)球、网球、轮滑等潜优势项目;大力发展滑雪、滑冰、冰球、冰壶等冰雪项目;逐步布局电子竞技、街舞、滑板、攀岩、冲浪等新兴项目(奥运会、亚运会新项目);着力打造中国跤、象棋、围棋、龙舟、跳绳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重点扶持足球、篮球、排球、电子竞技等项目的职业化发展。第三,打造科学高效训练体系。努力提高训练实效,立足自身,挖掘各方资源,建立“引进来,走出去,提升强项,补齐缺项”的双向人才交流渠道,提升教练员和体育科研人员的专业技能,建立一支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队伍;指导和扶持中小学校发展特色体育项目,鼓励和支持学校通过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与各级各类体校联办运动队等形式开展青少年体育训练,形成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畅通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和输送渠道,稳步提升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输送的数量和质量,构建以市级训练单位为龙头,以区县少儿体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网点的青少年训练体系。最后,加强高水平训练基地建设。建成并利用好西安奥体中心、西安国际足球中心以及西安市体育训练中心(丝路国际体育文化交流培训基地),推进西安市水上运动训练中心等市级体育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学校和企业投资兴建现代化训练基地,不断提升竞技体育基础条件。

对于西安竞技体育来说,西安市体育训练中心(丝路国际体育文化交流培训基地)将为未来取得更好成绩提供强力保障。据西安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西安市体育训练中心项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安市投资规模最大、设施水平最高、配套功能最全的综合性体育训练基地,不仅能够提升西安竞技体育基础设施水平,促进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体育文化交流,为国家、陕西省开展竞技体育训练提供有力支撑和重要保障,还将是西安承办2023年足球亚洲杯以及开展足球青训工作的重要依托。西安市体育训练中心总用地面积329亩(净用地约260亩),总建筑面积20.01万平方米,主要建筑包括室内田径馆、游泳训练馆、射击击剑馆、综合训练馆(可同时开展16项专业竞技训练)以及办公、教学、科研、运动员公寓和室外标准田径、足球、棒垒球训练场地等。该项目已于去年8月开工建设,计划今年内建成,届时可满足1500名运动员同时集中训练和食宿保障。

西安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运会上我市选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更可喜的是涌现出了高群翔、王子露等一批有实力的年轻选手。另外,我市的体育训练硬件设施也得到了跨越式发展。有理由相信,在抓住十四运会这一历史机遇后,西安竞技体育的未来更值得期待。